因美國農業部調高全球大豆產量和期末庫存,美豆期貨上周一出現較大幅度回調,拖累大連豆粕期貨一度回落。展望后市,南美大豆產區天氣炒作在即,國內豆粕供應偏緊依舊,豆粕期貨或仍有上漲空間。
近日,美國農業部公布了本月的農產品月度供需報告,其中調高了2022/2023年度全球大豆產量以及期末庫存,從而被市場理解成利空,一度拖累美豆下跌。但事實上,其中對美國大豆的預估和上月保持一致,美豆2022/2023年度期末庫存維持2.2億蒲式耳,大大低于市場機構平均預期的2.38億蒲式耳的水平。我們認為,雖然美國農業部調高了全球大豆產量,但目前南美大豆都尚在播種或生長期,對其產量預估意義不大,對美國供需預測更有意義。
目前,巴西和阿根廷大豆正在播種,但由于拉尼娜帶來的天氣干旱,大豆播種進度均慢于去年水平。據監測,截至12月8日,巴西2022/2023年度大豆播種進度達到95%,高于一周前的91%,低于去年同期的96%。截至12月6日,阿根廷2022/2023年度大豆種植進度達到37.1%,高于一周前的29.1%,比去年同期低19個百分點。晚播意味著晚收,從而為美豆出口讓出更多的時間。
而拉尼娜造成的干旱將使南美大豆生產面臨較大不確定性,處于巴西和阿根廷兩國之間的巴拉圭大豆產量開始下調。據悉,巴拉圭東南部主要種植地區的干旱不利天氣將持續10天以上,預計該國2022/2023年度大豆產量將降至930萬噸,預估區間在860萬—1010萬噸,產量預估中值低于全球農業展望委員會(WAOB)預估的1000萬噸。
隨著密西西比河水位上漲,美豆運輸恢復,我國大豆裝船量轉為正常,12月份進口大豆到港量明顯增加。據監測,2022年12月份,國內油廠進口大豆到港量預計140船,共計約910萬噸,2023年1月份將達到750萬噸,2月份預計達到530萬噸。龐大的進口大豆到港,使得油廠大豆庫存上升,據監測,截至12月8日,主要油廠大豆庫存為438.95萬噸,周環比增加100.79萬噸,較去年同期增加40.85萬噸。
大豆庫存上升,使得油廠有了充裕的加工原料。在較高的壓榨利潤刺激下,油廠開機率有所提高,近幾周均維持在200萬噸/周左右的水平,油廠豆粕庫存得到了進一步充實。據監測,截至第49周,油廠豆粕庫存為30.07萬噸,周環比增加3.62萬噸,增幅13.69%,但仍比去年同期減少27.16萬噸,減幅達47.46%,為近3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今年春節較往年靠前,飼料企業和養殖企業春節備貨將進入高潮,和往年同期比,目前飼料廠豆粕庫存偏低,補庫需求較為強烈。據監測,截至2022年12月9日當周(第49周),國內飼料企業豆粕庫存天數(物理庫存天數)為8.57天,較前一周增加0.45天,但仍為近3年來同期最低水平。
美國持續加息抑制通脹,導致原油價格不斷走低,具有生物柴油概念的豆油期貨受到沖擊。從國內來看,疫情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加之大中專院校提前放假,部分工地提前放假停工,使得油脂的集團消費量下降。油脂旺季不旺幾成定局,這導致豆油等油脂價格短期內很難出現明顯上漲。油脂走弱,一定程度上刺激同為大豆壓榨下游產品的豆粕維持堅挺。
綜上所述,南美大豆生產的不確定性,促使美豆期貨維持高位振蕩。國內豆粕短期內不會呈現過分寬松狀況,加之油脂偏弱,油廠力挺粕價也就成為無奈之舉。這將使豆粕期貨易漲難跌,或仍有上揚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