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層面政策匯總及解讀
1、國家層面生豬養殖行業政策匯總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肉類市場規模及覆蓋消費者群體不斷擴大。國家相繼出臺了多項政策,對生豬養殖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起到重要作用。具體政策如下:
2、《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
2021年8月6日,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用5-10年時間,基本形成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調控有效的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產業競爭力大幅提升,疫病防控能力明顯增強,政策保障體系基本完善,市場周期性波動得到有效緩解,豬肉供應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
3、《“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
2021年12月1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十四五”全國畜牧獸醫行業發展規劃》,《規劃》指出,優化區域布局與產品結構,重點打造生豬、家禽兩個萬億級產業,奶畜、肉牛肉羊、特色畜禽、飼草四個千億級產業,著力構建“2+4”現代畜牧業產業體系。落實生豬穩產保供省負總責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豬肉自給率保持在95%左右,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生豬養殖業產值達到1.5萬億元以上,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加強產能調控,緩解“豬周期”波動,增強穩產保供能力。
31省市層面的政策匯總及解讀
2019-2022年,天津、湖南、陜西、山東等部分省市也發布了生豬養殖行業政策,主要涉及資金貸款補貼、生態環境保護、打擊防范“炒豬”行為等。
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市場消費需求等因素,將全國生豬養殖業劃分為調出區、主銷區和產銷平衡區。調出區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廣西、遼寧、吉林、黑龍江、河北、安徽、山東、江西等省份,穩步擴大現有產能,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提升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水平,實現穩產增產。主銷區包括廣東、浙江、江蘇、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重點引導大中型企業建設養殖基地,確保一定的自給率。產銷平衡區包括內蒙古、山西、海南、四川、重慶、云南、貴州、福建、西藏、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含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等省份,重點挖掘增產潛力,推進適度規模經營,因地制宜發展地區特色養殖,確保基本自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