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飼料,一般是指以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為對象,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發酵工程等高新技術為手段,在人工控制條件下,利用乳酸菌、酵母菌和芽孢桿菌等有益微生物自身的生長代謝活動,將原料中的抗營養因子分解或轉化,產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養分更高且無毒害作用的飼料原料。
發酵處理不僅能夠改善飼料營養吸收水平,降解飼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提高某些營養物質的含量,還能大大減少抗生素等藥物類添加劑的使用,改善動物健康水平,從而提高禽蛋、肉產品等的食品安全性。它是生物技術化的一種新型飼料,是適應21世紀人類食品生產需要的第四代飼料技術。
世界范圍內開發的生物飼料產品主要包括飼料酶制劑、飼用氨基酸和維生素、益生素(直接飼喂微生物)、飼料用寡聚糖、植物天然提取物、生物活性寡肽、飼料用生物色素、新型飼料蛋白、生物藥物飼料添加劑等。而我國目前研究和生產過程中更加關注的則主要包括飼用酶制劑、益生菌、生物活性寡肽、寡糖、發酵豆粕和發酵菜粕等。
酶制劑,是指從生物中提取的具有酶特性的一類物質,主要作用是催化食品加工過程中各種化學反應,改進食品加工方法。
我國已批準的有木瓜蛋白酶、α-淀粉酶制劑、精制果膠酶、β-葡萄糖酶等6種。酶制劑來源于生物,一般地說較為安全 ,可按生產需要適量使用。
酶制劑是一類從動物、植物、微生物中提取具有生物催化能力的蛋白質。具有高效性,專一性,在適宜酸堿度和溫度(pH和溫度)條件下具有活性。
益生菌,是一類對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體及畜禽腸道、生殖系統內,能產生確切健康功效從而改善宿主微生態平衡、發揮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總稱。人體、動物體內有益的細菌或真菌主要有:酪酸梭菌、乳酸菌、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放線菌、酵母菌等。 目前世界上研究的功能最強大的產品主要是以上各類微生物組成的復合活性益生菌,其廣泛應用于生物工程、工農業、食品安全以及生命健康領域。
一、幫助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許多益生菌株在胃腸道內可產生消化酶,這些酶可幫助機體更好地消化所攝入的食物及吸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益生菌還可競爭性抑制有害微生物吸收營養物質及進入血液循環系統。嗜酸乳桿菌是這方面的代表菌株。
二、產生重要的營養物質,益生菌能產生維生素包括泛酸、尼克酸、B1、B2、B6及維生素K等,同時能產生短鏈脂肪酸、抗氧化劑、氨基酸等等對骨骼成長和心臟健康有重要作用。
三、抵抗細菌、病毒的感染,提升免疫,通過三大步驟益生菌可清除有害菌對機體的傷害:
1、抑制有害菌的生長。益生菌代謝產生殺滅有害菌的化學物質及與有害菌競爭空間和資源,而遏制有害菌的生長。
2、抑制有害菌產生毒素,并清除毒素。
四、預防和治療某些疾病如腸道綜合癥、呼吸道感染、生殖系統感染、胃潰瘍等。
活性寡肽是多肽的一種分類,分子量段一般在100--180之間,也稱作小肽,寡肽,低聚肽,或稱為活性小分子肽,一般由2--6個氨基酸組成,超過的就稱為多肽,氨基酸為50多個以上的多肽稱為蛋白質。與其他肽的區別是,在人體不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
低聚糖又稱寡糖:低聚糖的獲得大體上可分為以下4種:從天然原料中提取、微波固相合成方法、酸堿轉化法、酶水解法等。
低聚糖可以從天然食物萃取出來,也可以利用生化科技及酵素反應,利用淀粉及雙糖(如蔗糖等)合成。
低聚糖并不能被人體的胃酸破壞,也無法被消化酵素分解。但它可以被腸道中的細菌發酵利用,轉換成短鏈脂肪酸以及乳酸。隨著結腸內發酵方式與吸收狀態的不同,這些無法直接吸收,卻能發酵的碳水化合物,每克約可產生0~2.5卡路里的熱量。但是寡糖的生理活性,更受到重視。